鸡嘴牛猴打一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鸡嘴牛猴打一成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答案
鸡口牛后
【解释】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自】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纵横学”。鼓动秦国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
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张仪的人仍在四处游说“连横”学说,鼓动六国聚集在秦国的周围。在韩国,张仪向韩王施压,说“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
苏秦到了韩国后,对韩王说:“韩国领土辽阔,地势险要,为什么要向秦国屈服呢?如果韩国屈服了,秦国一定会今年要一块土地,明年要一块土地,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
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成语示例
他已经明白鸡口牛后的道理。
【鸡嘴牛猴打一成语】相关文章:
1.最大的嘴打一成语
2.鸡狗踩云打一成语
3.表达嘴的成语
4.猴的成语
5.鸡的成语
6.形容嘴毒的成语
7.伶牙俐嘴成语
8.23456789打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