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我真不是神人(方天和)老书虫良心推荐最新小说-主角方天和全文全章节免费阅读

时间: 2023-06-08 13:48:05  热度: 48℃ 
点击全文阅读

看来自己还要好好开导开导他。

要不朱老板脑子一热真干出什么啥事来,咱不就成了华夏历史的罪人了?

“陛下,你这话说得就有点亏心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个不是目光如炬,勤于朝政?

”别的皇帝不论,单拿秦始皇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分封,置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这才有了我中

华一统,华夏文化蔓延至今。一天处置的奏折以石计。”

“难道陛下自认你的眼光比始皇帝还要长远?可始皇帝别说废除丞相了,连削弱相权的想法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君王,坚韧不拔者有之,目光如炬者有之,仁爱宽容者有之,勤劳朴实者有之,英武不凡者亦有之。“这么多君王,难道没有一个人觉得应该把相权彻底废除,自己大权独揽?这么简单粗暴的方法,偏偏陛下一个人想出来了?陛下你是真觉得自己可以超过历朝历代所有君王?

方天和也没有惯着朱元璋,直接回怼道。

。.....那你说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不服气地说道。

“那是因为设置相权是一个不以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咱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没必要再说一遍吧?

方天和一边说,一遍敲了敲黑板。

看到黑板上的字,朱元璋顿时哑口无言了。

其实通过刚才由村到国这种疆域和事务的变动,他也知道废除丞相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这么多的事儿,总要有人来做吧?

洪武大帝生气的是,就算以后相权会逐渐膨胀成原来的样子,但是也不能这么快啊?

从咱老朱到他朱瞻基,这才多少年相权就膨胀成这样了?从臣子都变成摄政了?

那再过几年,是不是这帮文臣都可以甩开大明天子单干了夫?自己的子孙就只能充当个橡皮图章和吉祥物?

这才是他洪武大帝万万不能容忍的真正原因!

第262章

“好了方小子,咱也承认大明需要丞相来辅佐。可难道就真没有一个好方法来遏制相权吗?'

“总不能咱老朱辛辛苦苦打天下,但是到最后却便宜了比人吧?”

朱元璋想了半天,才板着脸问到。

好吧!

咱老朱认输!

在事实面前,咱老朱也承认没法废除相权。

那起码也要遏制相权,不能让它威胁到皇权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可都是这么干的,方小子你可别说你没有办法啊!

“是啊恩公,凡是过犹不及。废弃相权固然不可,但是完全任由相权膨胀也不可行。否则迟早有一天皇权会完全被相权取代。

“是啊方先生,这你可要帮着想想办法啊。

“大哥所言极是!

其他人也纷纷开口附和道。

身为帝国接班人,朱标是真心实意想让方天和帮着想一个办法。

秦王、晋王和周王却是因为紧迫感。

要是皇权都能被相权取代了,那他们这些藩王到时候怎么办?

朱棣则是纯粹想转移一下自己老爹的注意力,省得自己遭罪。

“陛下和诸位殿下不必着急。

“废除相权的办法虽然没有,但是遏制相权的方法还是有的。”

方天和十分自信地说道。

“那你小子快点说啊!别藏着掖着了。

朱元璋在一旁催促道。

既然不能大权独揽,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遏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嘛!

咱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豁达且大度的人!

“好!既然陛下又这个想法,那是再好不过了!

“刚才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丞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既然我们要遏制,那可能要遏制其中最重要的权力。’

“那么陛下,在这三个权力里,你认为哪个权力是最重要的呢?”

方天和想朱元璋问道。

“自然是行政权了!要是行政权不重要,唐太宗会当尚书令吗?就是因为尚书令是主管六部的啊!

朱棣在一旁抢先回答道。

唐朝的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所谓三省,就是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负责出谋划策,掌议政权。

门下省负责确定是否执行,掌决策权。

尚书省则负责事务的具体执行,掌行政权。

六部就归尚书省管辖。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大明尚书省的首任尚书令!

也就是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出于为尊者讳,李世民登基之后,大唐撤销了尚书令这个官职,另设左右仆

射为尚书山长官。

这行政权要是不牛逼,唐太宗干吗当尚书令?

闲得吗?

“不对!这些权力里,最重要的决策权,其次是议政权,最后才是行政权。”

太子朱标在一旁摇头反驳道。

身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朱标自然对朝堂的运作体系比朱棣清晰得多。

干的活再多,也不过是打工的。

出的主意再多,也不过是个狗头军师。

真正权力的核心,就是可以最后一锤定音的决策权。

你可以给我提供建议,你也可以去执行。

但是最后采不采纳你的建议,让谁去干,必须由我来拍板儿。

第263章

否则你们一个也干不成。

除此之外,议政权也十分重要。

毕竟没几个皇帝像祖龙、洪武大帝或者雍正那么勤政,大多懒得认真看奏折,基本就是在丞相给出的建议里选一个。

如果皇帝昏庸或者臣子他精明,丞相甚至可以反客为主。

唐太宗之所以当尚书令,而不是门下或中书省的长官,那是因为太子李建成知道这两个部门的重要,在李渊面前竭力阻止的结果。

不是李世民不相干,是他没法干!

“不错,标儿言之有理。老四想得还是太嫩了。”朱元璋点了点头,认可了太子朱标的说法。

“好!那既然相权里最重要的是决策权,那只要把这个权力从丞相手里剥离出来。那么相权就废了一半儿。陛下觉得对不对。

方天和对着朱元璋说道。

....这话倒是不错。虽然内阁和外朝表面看上去是将官员分成两个群体,但是他们可都是文官儿。

“这些戴大头巾的特别喜欢抱团儿。如今他们手里既有议政权,又有行政权。如果这些文官儿抱起团来使坏,皇帝就算拥有最后的决策权,那也无能为力啊!

朱元璋想了一下,认真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相比较喜欢好勇斗狠,一言不合就拔拳相向的武将勋贵,官场上的那些读书人更擅长结党抱团。

几个文官儿一见面,相互交谈几句,什么同乡、同年、同窗、座师、学生的就扯上关系了。

而且这张关系网还极为庞大,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官,没一个跑得了。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

就算皇帝手里有决策权,但是要是想和整个文官集团作对,那也是力不从心。

“这个好办啊!文官能抱团取暖,难道皇帝就不能找自己的帮手吗?”方天和神色轻松地说道。

对啊!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谁说皇帝真的是孤家寡人,不能找帮手的?

朱元璋眼前一亮,开始顺着方天和的思路寻找帮手。

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一个就想到了那帮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

不过朱元璋刚冒出这个念头,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自己这帮老兄弟,打天下可以,这治天下就费劲了。

别的不说,你让蓝玉和常家兄弟这些二货管理一个县,第二天就能给他捅出天大的篓子!

再说相比较文官,其实皇帝更担心武将掌权。

毕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文官掌权,大部分也只是贪点儿钱,一般不会篡位。

顶多就是下面的老百姓受点苦,皇帝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要是武将掌权的话,恐怕皇帝一家子很快就能在地府团圆了。既然武将不行,那要不找文官帮忙?

拉一派打一派。

也不行!

这些带大头巾的总归都是读书人,再怎么说也是一伙儿的。万一自己一不小心扶持出一个王莽来,那向谁哭去?

这文也不成,武也不成,那让自己找谁呢?

第264章

朱元璋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一扭头正好看见方天和正神色轻松地朱标他们交谈,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好啊!

咱老朱在这儿着急上火,你们几个倒闲聊上了?

那可不行!

“方小子你说咱这个做皇帝的应该拉拢谁?’

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还不简单。自然是皇帝和谁亲密,就拉拢谁了。”方天和十分自然地回一答道。

“和谁:最亲密?

朱元璋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就是那批和他一起打天一下的从龙之臣。

不过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自己给否决掉了。

这些老伙计本来就功勋卓著,威望极高,而且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各个衙门。

要是自己让他们掌权,到时候来个黄袍加身,自己上哪儿哭去?

那除了这些老伙计,和自己最亲近的就是朝中那些文臣了。

可是自己本来就是要限制他们权力,怎么还能和他们合作?

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所以这帮人自然也不能用。

那剩下谁和自己最亲密?

朕总不能用后宫的嫔妃来制衡那些文官儿吧?

“方小子,咱想不出来,你就不用藏着掖着了,直接说用谁吧。”朱元璋开门见山地说道。

“陛下,您忘了内侍了吗?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谁还能比太监和皇家的关系近啊?”

方天和朗声说道。

“放肆!堂堂天家,最亲近的人居然是那些没了卵蛋的阉竖!

“方小子你也太没大没小了!

听了方天和的话,朱元璋顿时气得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