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八月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
双双高中郑家学堂名声大噪,有一部分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在此求学,但由于目前各种配套都没有上来,所以就没有接收。
感觉挺可惜的,郑老二和张氏一合计,就召集和学堂有关的所有人,穿越四人组加上郑云鹤,所有的教职工,包括各科老师,甚至看大门的,一起来开会。
开会这种形式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各自拿着水杯,走到自己习惯的位置以一种最舒服的姿势坐下,等着郑老二的发言。
郑老二清清嗓子:“各位老师们,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学校现在高年级的学生越来越多,外面也经常有想来插班的同学,感觉现在的学堂不够用了。
而且大大小小的学生放在一起,其实也有不方便的时候。小孩子们太闹腾,所以我和张老师商量了一下,现在山上建个书院,把秀才及以上的孩子吗放到山上去,山下就只做启蒙,大家以为如何?”
其实夫子们对郑老二的想法多少有点了解,毕竟平时喝酒没就花生米的时候,也会吐露一些自己的真言,所以并不觉得意外,再说,以他们的才能,光教这些小屁孩也着实有点浪费了。
按照郑老二最初的设想,也按小学初中高中这么分,但昨晚家庭会议的时候,八月提出了不同意见:“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少,没必要再单独分,还不如就按两个校区,一个是启蒙的,一个是有功名的,分的少了后期管理人员也能少一些。”
八月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毕竟有一部分人本身就不交学费或者收少量学费,即使外来的人员学费提高一些,怕也是收支难以平衡,尤其是前期,所以能省则省吧。
钱夫子喝了口茶:“想法挺好的,随着我们学堂考取功名的增加,想来就读的人会越来越多,有了更好的环境,就可以给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夫子也点点头:“早点准备起来也好,不过这是一个大工程,规模什么的要有个测算,园区如何建设也要思虑周全。”
徐夫子突然来了句:“这是个好事,也颇费银钱。”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八月,因为都知道,这是学堂的钱匣子。
被这么多人注视着,八月略微有点不自在:“资金可能不能一下到位,但建设也有个周期,现在开始其他所有投资都会停止,所有收入都抽调回来,集中精力完成这项大工程。”
顿了顿:“当然,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先做必要的基础建设,绿化什么的后面慢慢来。
还有一个任务给大家,对学校有什么设想都可以提出来,或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回头大家再一起对比研究一下各功能分区怎么布置,地点就是后面那座山,整个山头以后全部作为书院用地。”
其实想一想,现在郑家要做这样的工程,相对来说要比别人要省不少银子,毕竟,不用买地了,而且雇再多的工人也不用找厨子,做再多的木工活也不需要找木匠,甚至tຊ需要管账也能给你找一大堆免费的未来账房,既省了钱又给大家提供了实习机会,一举两得。
没有人反对,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定了下来,大家又七嘴八舌的提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八月一一记录下来。
晚上,又到了穿越组开会的时候,八月略有遗憾:“本来我还想着要不要把铺子开到京城去,看来短期内是没戏了。”
张氏伸手点了点八月的额头:“你的步子迈的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咱一个小山村的背景,才赚了几个钱,没权没势的,就想到京城去做生意?现代的时候想去北京都不容易,更何况现在这种社会,还是先稳扎稳打吧。”
郑文青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就是,看我姐,京城水那么深,啥都不知道就想一头扎进去,一点儿都像我这般稳重。”
八月一个眼神瞪过去,郑文青缩缩脖子不说话了。
非常没好气:“当时鼓励你考科举就是为了给我们当靠山的,你赶紧的呀,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肆无忌惮的在全国范围内做生意。”
说起科举,郑文青突然来了底气:“那我科举考的也挺好的呀,全国第四呢,搁以前那可是清华的高材生呢,不过,混迹官场也要有个时间,放心,我会帮你们督促云鹤哥的,让他好好努力,争取早点成为咱们的靠山。”
这话说的,大家都不想理他了,果然不管考到了哪个阶段,郑文青还是那个郑文青,要是让学堂的小迷弟们知道了,那滤镜得碎了一地吧。
而此时正在屋里看书的郑云鹤突然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一贯清冷的眼神中透出几分疑惑:“今天好像没有着凉呀。”
141忙碌起来吧,小伙伴们
要建一所大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考虑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即使抛开最重要的银钱不说,光从各项手续到整体规划,然后再到材料准备,各项统筹安排,都是门学问。
就是在现代,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这个过程的繁琐和需要介入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更何况在各项技能和专业相对没那么发达的古代。
所以大家都要忙碌起来了。
去官府备案的事情交给了郑文青和郑云鹤,顺便让他们去拜访下县太爷,大致报备一下这件事情,毕竟在人家地盘上做这么一件大事,不能偷偷摸摸。而且以他们现在的交情,也不存在什么阻力。
还有图纸汇总的事情也是他俩配合几位夫子,毕竟他们都是去过几个书院的人,也当过学生,知道学生的一些需求,夫子们对老师的想法也有了解。
郑老二则是去打听有园区经验的工程师,这么大的操作,不能瞎弄,得有专业人士指导,郑文承也跟着他到处跑。
张氏依然是一切后勤,所有的报账得从她这里出,再做一些文件留存等文秘的工作。当然,她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又从会计班挑了五个学员来帮忙,再加上枝枝和万禾。
八月看自己好像比较闲,主动请缨:“爹,娘,要做成这么大一件事,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不然趁着还没开始,我去各个铺子转一圈,把能收拢的资金收拢一下?”
郑文青马上控诉地看着八月:“姐,你是不是又想跑出去玩?”
扭头就给张氏告状:“娘,您看我姐,我们都忙得分身乏术,就她成天想着出去玩。”
张氏还没说话呢,八月就开始反击:“你其实是嫌不带你吧,我这是出去玩吗?我是去盘账,顺便考查下各地施工材料和装修材料,这么大工程做下来得多少钱你有数吗?省一分是一分懂不懂?”
说不过呀说不过,郑文青只得再次转向张氏:“娘~”
张氏才懒得理会姐弟两的无聊官司,不过八月这借口找得太好,无法反驳,只好无奈的说:“你自己我不放心,让你大哥和你一起吧。”
“好嘞!”八月答应得很爽快。
所有事情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八月收拾行囊第三天的时候出发的,带着春夏二人,郑文继陪同,同时官府备案、找寻工匠工作同时做起来。
书院要建在山上,所以砍树的活儿也提上了日程,这个活儿交给了郑老大和郑老二负责,村里的老少爷们又有事做了,听说这次的工程量,都挺开心的,短期内大家不用外出打零工了,连带着周围村子都有好些人过来找活儿干。
八月外出的时候,大多是郑文继陪同,的,两人都是爱吃爱玩型,所以在一次次的吃喝玩乐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次更是可以说是身负重任,所以考察市场什么的都是必要程序,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花个一两天盘账,然后再花个一两天考察当地什么东西比较便宜,测算如果运回去的话是否合算。
来都来了,两人一合计,不若去拜访下少将军吧,长期合作伙伴,好像来了不去一趟也觉得不是很好。
看到二人突然来访,少将军有些意外,还以为出什么事了。
郑文继行礼:“我兄妹二人路过贵宝地,特来拜访。”
知道少将军其实对退伍伤残军人很在意,八月就简单汇报了一下学员们的学习和恢复状况,还顺便提了一嘴他们家盖书院的事情。
少将军听了很是感兴趣:“郑家要自己盖一个书院?那有一部分学生去了书院的话,是不是学堂就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