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雨翠郑志远(潭雨翠郑志远)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潭雨翠郑志远在线阅读)潭雨翠郑志远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潭雨翠郑志远)
潭雨翠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擦干眼泪,朝灯光最亮的村委会大院门口走去。隔着一段距离,就看见刘老师和那位年轻的郑书记站门口亲热的聊着什么,手紧紧握在一起,点着头时不时发出笑声。
潭雨翠在电线杆子后边停住脚,咬牙切齿的低声骂:“狗官!一丘之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3全村人的希望
姓郑的狗官目送刘老师离开,堂堂驻村书记点头哈腰一副巴结相。
直到刘老师走远了,他才一路小跑回村委会大院,不到一分钟又穿着羽绒服出来,锁上门匆匆离开了。
潭雨翠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根本不用想,两人刚才聊的那么投机,这肯定是到刘老师家喝酒去了。村子里的大官小官,无一例外都跟刘老师打的火热。
等姓郑的狗官走了,潭雨翠才踱步到村委会大院门口,这里的路灯亮堂,还装了摄像头,算是村子里最安全的地方。
她靠着大铁门蹲下,正好能用宽大的羽绒服把膝盖也裹进去。前些天刚下过雨,空气湿冷,冻的她膝盖疼,脸上的泪已经干了,皱巴巴的有些刺痒。
她用双手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又擦擦脸,深呼吸一口,而后掏出手机开始看今天的出货量。
潭雨翠的返乡创业计划不是头脑一热决定的,事实上,她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着手筹备了。
去年春节,她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账号,拍了不少山村生活、乡村风景、特色农产品发上去。她不在家的时候就让弟弟潭雨林拍了发,保持账号热度。
账号运营了一年多,已经积累了两万多粉丝。
去年秋天她开通了直播带货,自家地里收的紫薯、黑皮花生、山核桃等,都是她在短tຊ视频平台卖掉的,毛收入比去年翻了将近一倍。
可惜父亲潭计文看不到这些,堂堂大学生跑回家种地,在他眼里就是丢人现眼。
潭雨翠在手机上翻看买家收货评价,又在最新的视频底下回复了几条留言,统计过新下单的数量,又调出excel表格,查看包装、纸盒库存,盘算着等农产品全部卖光了,下一步的计划怎么走。
“怎么蹲在这里?不冷啊?”
潭雨翠正在某宝寻找包装纸盒,就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从上面传来,十分标准好听的普通话。
她茫然的抬起头,一张秀气干净的脸出现在眼前,30岁左右,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正应了长辈们夸人常用的四个字:白面书生。
乍看见这张脸,潭雨翠一时没反应过来他是谁,但打量过他的穿戴以后,脑子里立马对应出两个字:狗官。
不是去刘老师家喝酒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潭雨翠心里疑惑着,脸上却迅速堆出笑来。
“这不是郑书记吗?大晚上的还回来加班?这么废寝忘食?您可是我们全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潭雨翠在心里骂他狗腿子王八蛋,嘴上照样把人夸成一朵花。
郑书记嘴角的笑意比方才更明显了一些,似乎能听出她话语间藏着的嘲讽,只冲她点点头,然后掏出钥匙去开大门。
“别在外边蹲着了,进办公室暖和会儿吧。”他推开大门,转身对潭雨翠说。
潭雨翠没想到他能主动邀请自己去里边,站在原地犹豫了两秒,随即点点头:“那,麻烦您了。”
办公室收拾的一尘不染,二十来平的房间装了3根灯管,亮如白昼。
潭雨翠觉得全刘家峪村,也就只有刘老师家用电能这么豪横。屋里开着空调,温暖的让人浑身舒坦。
“给你倒杯水?”郑书记从靠墙的橱窗里拿出一次性的纸杯,回头问。
潭雨翠不客气的点点头:“谢谢。”
对方又笑了,露出整齐的白牙,去办公桌旁提起半旧的绿皮暖壶倒了七分满,放到办公桌一角。
“坐。”他指指旁边的木头椅子说。
潭雨翠轻轻拉过椅子坐下,两只冻麻的手辅一接触温暖的空气,顿时麻痒起来。
她搓搓双手,看着对面的狗官脱下厚重的羽绒服挂到墙角衣架上,他里面穿了件藏蓝色毛衣,领口袖口露出一截干净的白衬衫,黑色西裤,深棕色系带皮鞋,是板正稳重的打扮。
目测身高应该没有一米八,但是腰背很直,显得挺拔,头发修剪的也整洁,整个人看起来很适称。
从近处打量这个人,还是头一次。
潭雨翠默默在心里品评:果然是省里领导看上的准女婿,长相确实没得挑。
“我叫郑志远,”他似乎感受到了潭雨翠打量的目光,转过身拉开椅子大大方方坐到对面,双手交叉放在办公桌上,和气得体的道:“以后不用叫郑书记,喊我名字就可以。”
潭雨翠的目光闪了一下,觉得他是在故作姿态。
拉近群众关系嘛!新闻上天天这么说。
“好的郑书记,没想到您这么平易近人。”潭雨翠憨厚的对着他傻笑,继续闭着眼夸。
对方轻笑出声,摇摇头没再争辩。抬手从靠墙的立式文件框里取出只黑皮记录本,手握签字笔在上面写着什么。
聊天基本上到此为止了,潭雨翠悄悄白了他一眼,转头打量墙上的时钟。
平心而论,潭雨翠和这狗官也没什么可聊的,对方明显是被刘老师拉拢到同一阵营的人。
换个角度说,他就是潭雨翠的敌人。
干坐着也无聊,尤其看着郑志远装模作样加班加点,好像要为留守在刘家峪的200多口老弱病残谋什么大不了的福祉似的,潭雨翠怕自己忍不住又想冷嘲热讽一番。
虽说她性子是比较直,但是她不蠢,知道没必要到处树敌。
潭雨翠刚想站起身坐到门口去,就听郑志远温声温气的开了口。
“听说你想用水库边儿上那块地盖大棚?”
潭雨翠吃惊的张了张嘴,点点头‘嗯’了一声。心里思忖着,这人消息够灵通的。
不过再一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他和刘老师走的那么近,估计刘老师一早就和他通过气了。
水库边儿上那3亩多地是村里最好的地了,平整、向阳,沙、土比例恰当,透水性好,而且离水源近。
所以多少年来不管村里人多人少,这块地总是有村民抢着要,从没荒过。
自从潭雨翠考到北京去上大学,这块地破天荒的轮给了潭家。在刘家峪,刘姓是大姓,以往好地是从来轮不着外姓来种的。
但,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这块地被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全村最有势力的刘老师家,另一半给了潭雨翠家。
刘家盖起了大棚,没多久就把潭家的地占去了一半,不给钱也不给说法,就那么明目张胆的霸占着。潭家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年前潭雨翠给父亲支了个招,把自家那块地全都种上了杨树苗。一来树苗子一年两年的不用动,二来杨树苗长得快,时间久了遮光也挡风,还拔地里的肥力,刘家的大棚肯定受影响。
潭雨翠当时想的想法很简单:让我们受气,你也别想好过!
“我记得你是中农毕业的吧?”郑志远突然抬起头,语气平和的问。
潭雨翠重新在椅子上坐好,点点头:“对,学的是遗传育种方向。”
“嗯,专业倒是对口。”郑志远若有所思,接着又问:“能谈谈你的具体打算吗?”
他主动问起这个,潭雨翠着实没想到。
春节一过,她想在水库边儿上盖大棚的事儿传出去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着看她笑话。
早就有人在背后议论了:原来去了趟北京,学的还是种地,那高楼大厦里的书呆子能比咱们农民更懂种地?
就是,还不如在家里跟着老潭学呢!还不用交学费!
盖大棚?这怕是眼红人家刘老师家盖大棚挣了钱吧?那是她家能盖的起的?一个大棚得花多少钱?在刘家峪还没谁敢跟刘老师叫板儿…
“具体说说看。”郑志远见她没接话,又用鼓励的语气问了一遍。
潭雨翠搓搓手,对方那双认真的眼睛让她有一刹不知所措。
具体的计划也不是不能跟他说,其实潭雨翠原本也思量着找他反应一下水库边那块地的问题,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其实我盖大棚,不是学刘老师种反季节水果。”潭雨翠小心翼翼的开了口。
“嗯,这个,我也猜到了几分。”郑志远点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他的态度让潭雨翠生出几分惊讶,从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上读出些期冀,潭雨翠心里莫名涌出新的希望。
4都是屁!
“我是这么打算的,”潭雨翠也认真起来:“我盖大棚是为了炕地瓜芽子,就是地瓜苗,春天从地瓜上掰下来再种到地里去…”。潭雨翠比划着给他解释。
“我知道地瓜不是用种子种的,也知道地瓜芽子是什么。”郑志远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
原来这位省里领导的准女婿还算接地气,潭雨翠放宽了心,开始大胆给他讲自己的计划。
“我去年买回来一批新品种的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