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分享网

励志美文 美文故事 精品美文 句子大全 经典语录 精选摘抄 故事小说 综合资讯 人生感悟

许瞻小七(许瞻小七)小说全文免费读无弹窗大结局_许瞻小七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

时间: 2024-03-17 16:21:26  热度: 44℃ 
点击全文阅读

  在桃林挨的杖责险些打断了他的腿,至今也仍旧没有好。

  有时候来看一看他的狸奴,他的狸奴见了他仍旧龇牙咧嘴。

  冤家似的,不管他好与不好,探出爪子就去抓挠。

  他总是避着,不去揍它。

  有一回从怀里掏出几枚喜蛋,用帕子仔细地包着,说,“槿娘和周延年有了喜,虽还没有生,但知道公子就要出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怕赶不上。知道我还会来兰台,先把喜蛋送到我家,托我带给你,还托我带话,她说,小七,槿娘真想你。”

  你瞧,这世上有人走,就有人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为如果生下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穿上衣裳,让他把玩美玉。如果哭声响亮,将来一定地位尊贵有出息。如果生下女孩,就让她躺在地上,裹上襁褓,丢个纺锤给她玩,将来定是个善事夫家的贤淑之女)

  弄璋之喜真是人间顶欢喜的事了,添了丁添了口,一户人家也就有了传承。

  小小的喜蛋染着通红的颜色,被那北地的汉子藏在胸口捂得热乎乎的。

  小七的心也热乎乎的,那个易水来的小女子,奋斗过,抗争过,妥协过,挣扎过,终究求得了自己的“仁”。

  嫁了自己想嫁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真好啊!

  槿娘是个好姑娘,周延年也是个好人,他们开心见诚,知心着意,再好不过了。

  一个女子最平凡的一生,于小七而言,却是海底捞月,一辈子都不会再有的。

  但槿娘好,她就好。

  她的朋友里但凡有一个人好,那便好,那便极好。

  裴孝廉会问她,“姑娘在这小耳房里,都会想些什么呢?”

  小七便笑,“想家呀。”

  想家,偶尔也想起在西林苑的日子。

  在西林苑的日子真好啊!

  她记得在西林苑里奔跑,踏着田垄,撞到桑葚,踩折兰草,碾碎薜荔,记得一脚踏进溪流,记得宿莽在袍摆兀然拂出好看的花样。

  她在西林苑里望着鲤鱼和蚕一日日地长大,望着鸡鸭的蛋一颗颗地下。

  欣欣然乐在其中,白日在西林苑欢欢喜喜的,夜里回桃林,依旧欢欢喜喜的。

  是呀,那时候真是欢欢喜喜的啊。

  原也把西林苑当成了寄托余生的地方,如今那里毁得已不成了样子,那原先用来寄托余生的地方也再也没有了。

  裴孝廉是她在兰台唯一的朋友,tຊ他们难得能坐到一起,两个受了冷落的人惺惺相惜,倒也能好好地说说话。

  就坐在小耳旁的廊下,裴孝廉抬头望着天,深秋的日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他说,“你总会回家的。”

  是,她总会回家的。

  她要跟着公子许瞻一起去边城关隘,在燕楚交战的时候。

  那是离楚国最近的地方。

第475章新丧

  八月的燕国丧事不断。

  卫太后还没有入王陵,就有宫人密见公子许瞻。

  是夜,小七被叩门声惊醒。

  暗夜沉沉,不见一颗星子。

  有人就在耳房外低声催道,“姑娘,开门。”

  哦,是裴孝廉。

  若没有什么极要紧的事,他不会这个时候来兰台。

  连盏风灯都没有提,声音压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大王星夜急召,公子命我护送姑娘一同进宫。”

  小七心里隐隐不安,庄王缠绵病榻将近两年了,大多在九重台闭门不出,年前与那人一同进宫时,那慈蔼的老者为了稳固后方,甚至打算吃下良原君给的毒丹药。

  若不是宫里有了大变故,燕庄王也不会密诏公子许瞻。

  小七问他,“什么事?”

  裴孝廉俯身附耳,“大王只怕不好。”

  不好。

  这两个不幸的字小七已听过许多回。

  不好,就是人之将死。

  燕宫中待她最和善的那个老者,给她肉脯吃的那个老者,竟也不好了吗?

  人还兀自怔着,裴孝廉又岌岌催道,“公子已经先一步进了宫,姑娘快些。”

  “怎么不好?”

  “日暮已经昏死过一回,险些没醒过来。这时又清醒了过来,只怕是回光返照了。”

  竟这般危急。

  “我也要去吗?”

  “姑娘生的是公子的气,和大王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算什么话,她与公子许瞻之间早已不是气与不气的问题了,平白倒显得她心地狭窄了。

  小七不肯动身,仰头与她的朋友辩解,“我不是生谁的气......”

  她不是生谁的气,是打心底不愿再进那是非之地。

  既要走了,原本便不该再为燕宫劳心伤神。

  她没有说完话,她的朋友已拉着她的袍袖往外走了,“总之去见一面,不耽误你回家。”

  罢了,罢了。

  是,裴孝廉知道她在忧心什么,见一面并不耽误她回家,大抵这也是最要紧的。

  有了公子牧的前车之鉴,小七轻易不跟人走。但若是裴孝廉,却不必有什么疑心。

  裴孝廉是公子的人,千真万确,确凿不移。

  你瞧,即便事到如今,却也仍旧相信他的人。

  跟着来人急匆匆地上了小轺,趁着夜色悄然出了兰台,不曾惊动什么人,这一路心事重重地就进了金马门。

  为庄王忧着,也为那人忧着。

  燕国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再经不起什么大变故了。

  巍峨的宫墙在夜色里越发显得高耸骇人,裴孝廉在外头打着马,车轮粼粼,在降了白露的青石板上发出与过往一样熟悉的声响。

  没有见到公子许瞻的王青盖车,也不曾见他的汗血宝马。

  下了小轺,她走着与从前一样的路,踏着与从前一样的九丈高阶,到了殿门的时候,才发现原先殿外侍奉的黄门早已被屏退了,眼下把守着九重台的是兰台的人。

  便知是不妙了。

  虽蓟城之中没有与公子许瞻匹敌的王室子孙,但潜伏在四处的魏楚细作依旧在紧紧地盯着燕国权力中枢的一举一动。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旦夕之间,就能把燕宫里的消息传至四海之外。

  她的朋友就在殿外停了下来,低声与她说话,“姑娘自己进去,有事叫我,我就在门外守着。”

  将将入殿,一股浓烈的药味兜头扑来。

  殿内侍奉的宫人也全都屏退了,小七就跪坐在屏风之后,没有惊扰里头那父子二人。

  里头的老者虚弱地一叹,“儿啊......父亲不中用了......看不见我儿一统天下.......”

  也听见那人悲怆唤道,“父亲......”

  老者长叹,“儿啊,‘民心’二字,你如今可知道了其中的厉害?”

  民心啊!

  恍然想起年前拜见庄王那一回,就在那一回,公子许瞻曾对坊间的谣传不以为然,他们父子二人的谈话还犹在耳畔。

  一人年轻,不知斤两,“坊间一向爱谣传,父亲不必理会。”

  一人历尽千帆,愀然长叹,“这是寡人唯一忧你之处。坊间有什么?坊间有人,人又是什么?是人心,民心!不要民心,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燕国铁蹄与北羌的兵马自然所向披靡,因而能摧毁兰台燕宫的,唯有人心了。

  不然你瞧,那坊间流传的赤狗传说,那沿着驿道四散而去的夏人歌,不正是被利用了民心,才引起了一次又一次暴动吗?

  一个出生即在高位,加冠便有兵权的人,一个从不把民心放在眼里的人,而今呢?

  而今他大抵吃够了民心的苦了,而今也正在受着民心的苦。

  这一月来,他大抵也真正地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君王之术与平衡之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七听见那人声音嘶哑,低低地回话,“儿知道了。”

  又听那老者扼腕叹息,“父亲死后,秘不发丧。”

  自古就讲盖棺事定,君王更是入陵为贵。

  这八个字,字字都是筹谋,也字字都是遗恨啊。

  那人的声腔亦是藏不住的哽咽了,“父亲!”

  老者又道,“父亲就在后方守着你的疆土,儿啊,你放心去......有父亲在,燕国......出不了大乱子。”

  去岁啊,去岁拜见庄王,庄王也是一样的话。

  去岁的庄王说,“寡人就含着仙丹在这九重台里躺着,躺也要躺到吾儿缔成大业那一日。”

  然而他这支离病骨,到底再撑不到公子许瞻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建一个承平盛世了。

  小七眼里一湿,又听那老者兀自说道,“儿啊,今天是你一人来......”

  那老者又问,“你的嘉福呢?”

  那人没有说话。

  那人不说话,老者便也明白了,怅怅然无力地叹了一声,“她没来......许家的人,都是孤家寡人了........”

  这一句孤家寡人,立时就叫她透骨酸心,泪如雨下。

  清清楚楚地记得从前那一句话,“吾儿有福,寡人高兴。”

  而这样的话,也一样不会再有了。

  庄王的话,她都牢牢记在了心里,然而却再不能及时规劝,再不能劝他厚修德行,正道宽仁,亦再不能劝他克己复礼,明善诚身了。

  听见那老者就在内殿捶案痛哭

猜你喜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