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斐姜戎锦(余之斐姜戎锦)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余之斐姜戎锦)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
赵狐狸抿了一口,平静道:
“茶有三味,一味浓,一味平,一味淡,茶浮茶沉、茶暖茶凉,茶浓茶淡,都是滋味,都得尝过了才知道。”
他看着赵狐狸,这人眼角有皱纹堆积。
“就好比你弹琴,琴里的喜怒也只有听完整了才能品出来,对不住啊,承风,你在我身边三年,我一首曲子都没听完。”
赵狐狸看了眼桌上的信封。
“这里面是我的举荐信,凉州那边有个空缺,你若有兴趣,便去官场历练一翻吧。”
凉州是离他家乡最近的一个府,赵狐狸这一番举动,太让他震惊了。
“为什么帮我?”
“你不该只是个琴师。”
他把信封推回去,“我对做官没兴趣。”
“是不敢吧!”
“还有我董承风不敢的事?”
他心想反正都要走了,赵狐狸也不敢拿他怎么样,“我是觉得那里头人脏,事脏。”
赵狐狸拿起信封,用力一撕。
“可见这世上没有驯不服的野马,三年一困,连出笼的勇气都没有了,当年把谭家兄妹俩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琴师已死。”
“胡说八道什么?”
董承风最恨别人提这一茬,“重写一封,董爷爷这就去报道!”
“重写可以,我得提个要求。”
三年了,狐狸还喜欢玩这一套。
“说,啥要求?”

“听说你和沈女医处得很好。”
董承风目光顿时警惕起来,“你……什么意思?”
“以后她有难,你帮一把,这便是我的要求。”
董承风一个激灵:“她能有什么难?”
“我只是未雨绸缪一下。”
“你是太子,未什么雨,绸什么缪,将来再过几年,这天下都是你的。”
“未谋胜,先谋败。”
赵狐狸啜了一口茶:“这道理,你都不明白吗?”
不明白!
你这口气,好像要把她赶出太子府一样。
董承风鼓足勇气,“老狐狸,你知不知道她……”
“承风。”
赵狐狸打断他的话:“时辰不早,去吧,明日我不送你,再会无期!”
这时,萧泽推门进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他浑浑噩噩走出院子,拐弯的时候,一把扣住萧泽的手:
“我明儿要走了,你给我句实话,你家主子知道不知道沈杜若她……”
“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
萧泽破天荒的开了口:“明儿一早,我送你。”
等不到翌日,当天晚上他收拾收拾,和萧泽打了个招呼后,摸黑去了沈杜若在京城的小宅子。
来京三年,他连太子府的大门都没出过,京城的东南西北分不清楚,找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找上门。
沈杜若看到他,大吃一惊,“不是明儿才走吗?”
“有些放不下你,过来瞧瞧,今晚睡你这里。”
他故作轻松道:“好好珍惜这一晚上,日后兴许就见不着了。”
沈杜若把他领进屋里,指着地上一摊草药。
“正在给你分药呢,带着以防万一。”
“有啥用?总有吃完的时候。”
他嬉皮笑脸道:“把你带着,才能以防万一。”
“别不正经。”
她瞪他,“晚饭吃了没有?”
“没呢,你这里有啥吃的。”
“这宅子不开火。”
“正好,我来替它开一次。”
他把其中一个包袱解开来,里面全是从太子府里带出来的生菜,还有一坛他自己酿的米酒。
“咱们俩做个四菜一汤,你尝尝我的手艺。”
要开火,灶堂没有柴。
沈杜若去隔壁邻居家买柴、米、油、盐的时间,他已经把菜切干、洗净,锅也刷得锃亮。
生火,下油锅,挥铲子……
当年在深山里,师徒二人的饭菜都是他做,师父常说他本来是个伙夫,硬是被拐了来弹琴。
四菜一汤端上桌,沈杜若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双眸一下子就亮了。
几杯酒下肚,他开口。
“沈杜若,跟我去秦淮河吧,我弹琴,你看病,咱们把金陵府有钱人的银子都赚了,怎么样?”
沈杜若:“玩笑话,你也当真。”
“当真。”
只要是你的话,我都当真。
“京城有我爹,有我娘,有好多东西都放不下。”
最放不下的,是他吧!
“你不是和我说,此生最大的愿望,是看人间风景,治世间百病,要是不喜欢金陵府,咱们换一个地方。”
沈杜若摇摇头。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她还是摇摇头。
他轻轻一拍桌子,故意坏笑道:“你……别有惦记的人了吧?”
沈杜若脸上的表情很微妙,抿了抿嘴,半晌,轻声道:
“有了!”
沈杜若只对他说了这两个字,他也没有再问。
这一晚上,他们就这么干坐着,聊着过往,说着将来,慢慢喝完一坛酒。”
酒尽,天就亮了。
她送他到巷口。
他伸手,第一次揉揉她的头,“杜若,要再见了。”
她冲他莞尔一笑,“承风,会再见的。”
但愿吧!
他回以一笑,便转身离开。
“我没有再回头,但我能察觉到,身后有一道视线一直追随着,就像多年前,我跟着师父走,我娘追出来,远远目送。”
董承风深深吸了一口气。
“秦淮河上的人,都说我像匹野马,谁也收不住我的心。心要收吗?不要的。她往那儿一站,我的心自然而然就过去了。
可惜,她不要。
后来,我去了凉州,靠着赵狐狸的关系,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每天忙得跟什么似的,可夜里会毫无缘由的醒来。
醒来就睡不着,会想到她,想到赵狐狸,想她是不是已经成为他诸多嫔妃中的一员。
想着想着,忽然感觉那三年,就像做了一场梦。
梦醒了,心里空荡荡的。”
这话带着苍凉感,听得姜戎锦心头发酸。
“所以,你离开京城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发展到了哪一步?”
第七百二十七章女婴
没有错。
“我连他们有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都不知道。”
董承风指指自己的心口。
“沈杜若是那种苦在心里,一个字都不会往外迸的人;赵狐狸这人,喜形不露于色,心里想什么,也只有鬼知道了。”
姜戎锦:“你是元封二十九年秋离开的。”
董承风:“对。”
“离开后可曾再回过京城?”
“再没有。”
“元封三十一年七月,巫咒案发生,两年的时间太子府发生的一切,你都不知道?”
“知道。”
姜戎锦心头一激,“谁告诉你的?”
董承风:“沈杜若!”
姜戎锦:“你们后来又碰上了。”
“不是碰上。”
董承风吞咽了一下:“是我千辛万苦找到了她。”
凉州在京城的千里之外,就算快马加鞭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元封三十一年九月,太子造反的消息传到凉州府,董承风惊得魂飞魄散。
枯坐了一个晚上,他直奔京城而去。
“你就不怕……”
“怕!”
“怕还去?”
“必须去。”
董承风:“一来我不相信太子会反;二来,我得替她收一收尸,就算来不及收尸,也要到她的新坟上看一看。”
“你不知道她还活着?”
“那份邸报寥寥数语,只说了一个大概,我只当她是死了的。”
姜戎锦忽然对这人生出了一点亲近感。
太子出事,多少人避之不及,连唐见溪都躲进了深山里,偏偏他,逆流而上。
“你赶到京城,应该是十月了吧。”
“来年的二月。”
“为什么这么晚,不是只有一个月的路程吗?”
“太子起兵造反,老皇帝去逝,新帝登基……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天大的事。”
董承风:“四九城封得严严实实,既不能进,也不能出,我只能在五十里外的客栈,干等着。”
那段日子当真度日如年。
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都坐在大堂里,竖着两只耳朵听来往客人聊四九城的事。
只可惜,有用的消息并不多,都是以讹传讹。
夜里,他立在客栈门口,望着京城的方向,心里满是后悔。
早知道如此,死活都得向她袒露心事;
早知道如此,敲晕了也要把她带走;
早知道如此,那天清晨不该走得那样决绝,该回头再看她一眼……
就这样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四九城的城门,再度打开。
他骑马进城,还没到太子府,就被人拦下来。
拦他的人,是巡街的侍卫,见他一身外乡人的打扮,盘问了几句后,让他改道走。
这时他才知道,通往太子府所有的街巷,都有侍卫驻守,谁也不准靠近这座已经是堆废墟的宫邸。
整整半年啊,还防得这么紧。
他不敢想象半年前的四九城,该是怎样的一副恐怖场景。
他立刻改道去了永定河,秦楼楚馆里最不缺的,就是聊这些事的客人。
刚坐下来,就听到边上有客人在小声议论,议论的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人。
这时,他才知道整个太子府活下来的,只有沈杜若一人。
他突然回想起那天他从客栈出来,翻身上马,忽然看到昏暗的晨光中,有一辆马车飞奔而来。
马车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鼻尖闻到一股浓浓的草药味儿。
他着急进城,扭头扫了一眼,便向四九城飞奔而去。
“姜戎锦。”
董承风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心痛如裂,“我竟然与她擦肩而过。”
姜戎锦有心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只有问:“你花了几年时间找到她的。”
“整整三年。”
找她不难,只要打听会看病的女郎中就行。
难的是,他打听到了,找过去的时候,她已经悄然离开。
“姜戎锦,你猜我们是怎么遇上的?”
“猜不出来。”
“在凉州城的青莲巷。